中国有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也有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六大建筑派系,更有北京、西安、杭州、南京、洛阳、开封六大古都。但是今天我们不是要去逛古都,赏建筑,品茗茶,我们要去那碧霭霭的海上森林撑木船,去奇趣的滩涂观螃蟹和弹涂鱼,去天然生态氧吧吸负离子,去捕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没错!就是——中国六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包括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们精心规划了此条旅游路线,这是一条绿色生态的旅游线路,这是一条充满负离子的旅游路线,也是一条集滨海之韵、山水之美、滩涂之乐的旅游路线,赶紧带上你的防晒霜、太阳镜以及摄像机搭上我们的小火车吧。
不过在开启此次“生态自助游”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对象就是红树林这一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将这一系统所在陆海交界处,包括河口水域、滩涂的各个潮带及潮上带的一部分陆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管护。
红树林处在陆地到海洋的过渡带,开放性强,生物种类繁多,不仅有海洋的水生动植物,而且有陆岸、滩涂的动植物以及空中的鸟类等动物,由水相、泥相、气相的生物及其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处于这一特殊生境的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的。在这里建立保护区可以提供这一系统的天然“本底”,将这一系统的海陆、动植物和微生物天然的基因库保存下来,为科学研究、物种保育、生物资源开发提供宝贵的材料。
同时,由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处在全球生态系统的脆弱带或敏感带,它从海、陆两个方面同时感受到全球变化、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因此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又是监测全球变化、环境污染等负影响的理想站位。
建立红树林保护区还可以利用这一活的自然博物馆作为向群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由于红树林水陆交界优美的景观及红树林生态系统极高的生产力,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经科学规划管理,适当开展旅游活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红树林保护区的经济效益,增强保护区自身的活力,另一方面可发挥保护区的样板功能作用,将影响扩大到周边红树林沿海区域,带动整个红树林海岸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之旅的首站,就是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啦!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中国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线之一”、“海口之肾”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于1980年1月建立,是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198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处于海口市和文昌市的交界处,属于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海口之肾”。
保护区总面积3337.6 hm² ;,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 hm² ;,滩涂面积1759.6 hm² ;,被誉为“海口之肾”,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湾之一;2012年被《森林与人类》杂志评为中国最美20处森林之一。

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处于海口市和文昌市的交界处,属于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东寨港是在1605年的地震中地层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曲折,海湾开阔,形似漏斗,海滩缓平,略微呈阶梯状,红树林就分布在海岸线的浅滩上。本区属于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中的红树林沼泽湿地。
“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
保护区内分布有红树林植物19科30多种,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近97%,是中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包括一些常见的红树,如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海漆、桐花树、老鼠簕和秋茄等,还有一些较为珍贵树种,如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等。主要的红树群落有木榄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群落、白骨壤群落等。
保护区内栖息的鸟类有204种,为许多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其中珍贵的有黑脸琵鹭、褐翅鸦鹃、黑嘴鸥、游隼等。东寨港记录的鱼类有119种,大型底栖动物115种。保护区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保护价值极高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接下来着,我们要去一个有“美人鱼”出没的地方!话不多说了,赶快跟上大队!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中国第二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大陆海岸红树林典型代表、“美人鱼”
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山田半岛的东西两侧,海岸线总长50km,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海岸发育较好、连片较大、结构典型、保存较好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该保护区内光热充足,港湾深入内陆,封闭性较好,环境稳定,海水污染程度低。
本区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之一,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199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2000年1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也是我国海洋领域中第一个“世界人与生物圈”(简称MAB)成员单位。
湿地内海区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全日潮,一年中约有60%的时间为一天一次潮,其余时间为一天两次潮;潮差的季节变化为夏季大,春季小。湿地内潮滩土壤主要是红树林潮滩盐土,其分布范围与红树林分布大体一致,且富含有机质、硫酸根离子。
保护区内红树林是中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的典型代表,其优势植物群落为红海榄和木榄群落等。区域内有红树植物15种,包括真红树10种(木榄、秋茄、红海榄、桐花、白骨壤、海桑、榄李、老鼠簕、银叶树和海漆),半红树5种(卤蕨、节槿、杨叶肖槿、水黄皮、海芒果)。
红树林里神奇的植物家族
保护区内浮游植物96种,底栖硅藻158种,贝类20种,虾蟹类61种,鸟类150多种、昆虫258种,其他动物26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的栖息场所。保护区内的游泳鱼类可以划分为林缘鱼类和潮沟鱼类两大部分。
红树林里欢乐的动物天堂
保护区附近海域“美人鱼”出没
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有传说中的“美人鱼”出没!
什么?美人鱼?立刻联想到丹麦地标安静坐在石头上的“小美人鱼”那精致的五官,细细的腰肢和迷人的小尾巴……
咦!是相机没开美颜特效么?这姿势,这画面感……眼睛有点小,还单眼皮,脖子有点粗,腰围也不够细耶!
在保护区附近海域出没的“美人鱼”其实是——儒艮( rúgèn ),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儒艮常栖息在海口或浅海湾内,以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为食,年产一仔;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胸部露出水面,宛如人在水中游泳,故有“人鱼”之称。
儒艮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因而,“美人鱼”的出没,正是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水质良好的真实反映。
广西山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级别为“中”,表明湿地地表水质优、水源保证率高、土壤重金属含量低、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土地利用强度等指数高,野生动物栖息地指数、物质生活指数、湿地保护意识指数较高,适宜多种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土壤含水量、生物多样性、人口密度等指数偏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级别为“好”,作为海洋类型湿地,其在休闲与生态旅游、教育与科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好了看完美人鱼,我们先中途休息下储备些能量。明天的红树林系列科普文章我们将继续带领大家走进广西北仑河口、广东深圳内伶仃福田、广东湛江、福建漳江口四个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去看看各个保护区都有哪些别致的风景。敬请期待!
想了解更多红树林知识?
“新南海”将陆续推出系列科普文章
敬请期待!
撰文:郭治明、余嘉萱
图片:南海局资料图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频:新南海摄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