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75%的热带鱼类在这里出生,许多爬行动物和鸟类也生活在这里,甚至一些鲨鱼的童年也在这里度过。
在周期性海水浸淹和波浪侵袭的恶劣环境里,红树植物“悟出”了独特的“生存之道”,它们能在海浪风暴来袭时岿然不动,是防风消浪的“海岸卫士”,是净化陆地径流、防治近海水域污染的“过滤器”,在碳汇和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就连红树植物本身也具有重要价值。
生态“庇护所”
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珍贵的生态资源。红树林生产力高,其产生的凋落物不仅可以为近海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食,而且可以通过微生物分解为促进红树林群落发展的营养物质,能够为红树林湿地中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及发育环境。同时,红树林也是虾类、鱼类、贝类等生物栖息和繁衍的主要理想场所。红树林生态系统也被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据调查,仅中国的红树林湿地,有记录的生物就达2854种之多,单位面积物种丰度是所有海洋生态系统平均水平的1766倍。红树林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所在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都有哪些生物在红树林的庇护下生存?
被忽视的藻类与储碳功能
红树植物、盐沼植物和藻类是重要的海洋植物群落,其碳捕获能力极为强大和高效,虽然它们的总量只占陆生植物的0.05%,但它们的碳储量却与陆生植物相当,有超过一半的碳被海洋植物捕获并储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这部分碳被称为“蓝碳”,可以储存上千年。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红树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然而,藻类却因为它太过渺小而被忽视了。比起高大的红树林以及依此而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动物们,藻类显得其貌不扬。
但藻类是红树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类群,它们不仅能够成为动物直接或者间接的饵料,还是红树林湿地碳库的重要贡献者。藻类和红树植物一样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固碳,这些碳可以和红树植物一起埋藏在沉积物中,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输送到海洋中。藻类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和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海岸减灾“卫士”
红树林通过网罗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沉积物的形成,抵抗潮汐和波浪的冲击,成片的红树林可以有效降低风浪对海岸的冲击,对减小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起了重要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海岸卫士”。
如果没有红树林,热带风暴将会任意在海岸边肆虐,狂风骤雨后只剩一片狼藉。而日复一日的海浪也会显露出狰狞的面目,逐渐腐蚀海岸线,改变滨海湿地的样貌。
污染过滤器
红树林湿地在水源净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能够过滤陆地径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同时又是近海生产力提供有机碎屑的主要生产者,是净化陆地径流,防治近海水域污染的“过滤器”。
红树植物能够有效抗污染,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红树林体内含有大量单宁成分。(你没看错,又是单宁立的功!)当红树林吸收重金属离子后,树体富含的单宁分子可与其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其失去毒性,这让红树林即便在污染相对严重的环境里仍可生存下来。
此外,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由红树林、细菌、藻类、浮游动物以及鱼类等一系列生物群落共同组成的多级净化系统。在这个净化系统里,红树林可以通过吸附沉降、植物吸收等来降解并转化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水体质量的目的。同时,红树林复杂庞大的根系也可以吸收并降解水环境里的营养污染物质,预防海水富营养化与赤潮现象。
红树植物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
另外,红树植物本身的生产物具有重要价值,包括木材、薪炭、食物、药材和其他化工原料等。
红树林具有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价值,使人们从观赏、娱乐、知识和教育多个角度达到旅游的目的。
想了解更多红树林知识?
“新南海”将陆续推出系列科普文章
敬请期待!
撰文:郭治明
动图/视频:新南海摄制组